守文脈 重傳承 展新姿 福州城投集團打出古厝保護“組合拳”——市建發集團篇
時間:2019-08-07來源:福州市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作者:字體:大 中 小 默認閱讀:15581 次
坐落在連江老城區的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是文教名宦文化集中地,更是一座明清古厝“博物館”。為助力福州市全面提升歷史文化名城品質,福州城投集團下屬市建發集團與連江縣合作成立榕發溫麻(連江)實業有限責任公司,自覺肩負起傳承和保護文化遺產的使命與責任,2018年下半年起全面啟動溫麻街區“三街一坊”的保護修繕工作,以期守好厚實“家底”,講好古厝“故事”,讓藏在“深閨”的古厝重現往日神韻。系列舉措也正響應了市委市政府近日推出的福州古厝保護“1+6”系列政策要求。
規劃先行,街區修繕逐步推進

圖1“三街一坊”規劃圖
項目公司委托國內知名的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院及福州市規劃院編制《連江縣老城保護和復興系列規劃》,明確了“三街一坊”總體布局,為全縣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提供規劃引領。

魁龍坊L型街巷

魁龍坊文化街區
先行啟動的溫麻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一期——魁龍坊委托集團下屬知名施工企業省二建集團進行保護修繕,自去年10月動建以來已取得初步成效,2019年春節期間,陳家大厝作為魁龍坊首個修繕完畢的古建筑臨時對外開放,共接待群眾約10萬人次,得到當地群眾的廣泛好評。其余古建筑也正按計劃陸續開展修繕施工,計劃2020年春節前完成魁龍坊L型街巷(如圖2所示)開街活動準備工作, 2020年底完成魁龍坊文化街區(如圖3所示)建設。
魁龍坊概念圖

陳家大厝
保拆并行,守住古建筑風貌
為確保修復實效,最大程度保留實景、展現風貌,建發集團委托市規劃院對魁龍坊街區內古建筑進行增補普查和甄別認定,由北京清華同衡對50年以上的建筑進一步甄別,并對舊城改造區內所有建筑進行建筑建檔,嚴格按照規定分類進行“保、改、拆”等工作。
截至目前已實施四批次“保、改、拆”工作,完成魁龍坊內所有保留改造建筑的測繪工作,結合街區工程設計,拆除不協調建筑,基本恢復傳統街巷肌理。
在此基礎上,建發集團按照“修舊還舊、原樣恢復、應保必保、可保盡!痹瓌t,以“一座一議”方式,保留相應年代古建筑營造法式和地方營造技法,復原了斗底磚、灰板壁等傳統工藝,還將拆除下來的舊石料、瓦片、木料等用于工程修繕使用,確保建筑、歷史的延續性和一致性,最大程度保留建筑原材料質感,展現地方特色歷史文化風貌。

工人正在復原傳統工藝制作修繕所需材料
建發集團聘請了多位知名專家指導老城保護和復興系列規劃編制,擔任街區古厝修繕工程技術顧問,定期駐場指導古厝修繕技術、工藝,檢核修繕成果,解決修繕疑難雜癥。
針對結構安全和消防安全兩大隱患,建發集團對古建筑較為集中的片區實行圍墻封堵、統一上鎖、監控管理等保護工作,增設泡沫消防器材,組織開展消防演練,加強巡邏,提升街區的“安全指數,確保古建筑安全。
街區河道景觀
街區停車利用周邊住區地庫
街區設置醫療救護站、銀行服務網點與游客服務中心,提供現代化、高品質游客接待服務體驗。除建設有特色民宿之外,街區北側仙塔廣場旁擬建一處特色酒店,設100套客房,并配備精品餐飲、泳池等服務設施助力街區品牌建設;在主要街巷附近共設有四處公共衛生間,覆蓋半徑150米以內,并設置專屬管理服務用房,可滿足大規模游客的服務需要。
策劃招商,引燃文創投資熱情

魁龍坊文化街區部分業態分布示意圖
魁龍坊文化街區效果圖
建發集團委托仲量聯行策劃公司進行市場調研,編制策劃方案,歷時半年數易其稿,不斷優化,以文化博覽為龍頭,依托核心歷史文化建筑與連江文教名宦文化、紅色文化、特色建筑文化等價值資源,擬設置有城市記憶館、紅色文化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集中呈現連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奠定街區的文化底蘊;擬引入非遺文化、特色文化體驗館(陶瓷、剪紙、沙畫制作等),以工藝展示和文化輸出為主,通過現代科技手法,將歷史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起來,打造創新體驗空間;此外,魁龍坊街區擬引入文化創意(占比44%)、城市生活(占比28%)、特色民宿(占比12%)、博物館(占比8%)、商務辦公(占比6%)等業態(如圖9所示)。
此外,建發集團還開展了魁龍坊文化街區logo征集工作,提煉老城符號,塑造老城保護新形象;更將對接專業招商運營團隊,規劃街區運營思路,通過商業辦公用房租賃、泊車收益、物業管理收入等形式,全力推動魁龍坊歷史街區市場化、規范化運營。
歷史建筑不應被時光冷落,每一個承載城市文脈的寶貴遺產都需要后人的珍惜與保護。面對機遇與挑戰,市建發集團將率領榕發溫麻公司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論述,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建強專業隊伍,努力把溫麻歷史文化街區打造成榕城的一張亮眼文化名片。
相關鏈接